【Yahoo 新聞報道】日本漫畫《我所看見的未來》預言日本會在於 2025 年 7 月 5 日發生大地震,即使作者龍樹諒後來調整說法,指災難未必會在當天發生,「預言」仍引起不少港人憂慮。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地球及行星科學系客席教授及研究員陳龍生今日(4 日)就表示相關說法為「fiction(虛構)」,「純粹是幻想出來的」。陳龍生並且指就算日本發生大地震,香港都不會受到重大影響,至於書中提及「台灣、香港、菲律賓的陸地連成一線」的說法更加「絕無可能」由地震引發,唯一可能就是有「巨型隕石撞落地球」。
強震機會率隨時間提升
陳龍生今早在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首先談及地震的或然率機制,他指日本不時有地震,包括被評估將於未來發生大地震的南海海槽。據日本官方估計,未來 30 年南海海槽發生 8 級地震機率達 75 至 82%。陳龍生說,評估地震何時到來並非「exact science(精密科學)」,而是以或然率和時段計算,沒有地震過的時間愈長,未來發生地震的機率就愈高;反之,如果地震已經發生,之後再發生地震的機率又會隨之而下降。參考過往的數據,日本南海海槽每隔 80 至 200 年就會發生一至兩次強震,如今近 80 年未有地震,因此估計未來發生強震的機率會相應增加。
雖然陳龍生認為 7 月 5 日的地震預言純屬虛構幻想,卻不能排除明日會地震的可能性。「(預報)都話 30 年內有 80% 以上發生,可能係聽日,可能係出年,甚至 30 年都無發生。」假如未來 30 年地震都未有發生,下一段時間發生地震的能量和機率就會再增加,「越耐無發生地震,斷層帶所積聚的能量就越多,可能會產生的地震震級都會越大」。
日本地震波遍及香港時已變輕微
如果日本發生強震,香港會否受影響?陳龍生分析指,香港和日本相距一千多公里,當地震波向外擴散到香港時,幅度已經變得細微,一般在港不會感受到地殼震動,更不會造成結構性破壞。
至於南海海槽的特大地震,會否如漫畫所言,將台灣、香港、菲律賓的陸地連成一線,陳龍生直言「絕無可能」。他解釋地殼是由岩石造成,本身帶有一定強度,能承受的能量亦有上限。當積聚的能量夠大,地殼就會裂開,能量不會累積到足以將台灣、香港和菲律賓板塊推到一起的強度。他續指,達至此等情況的唯一可能就是有巨型隕石撞落地球,否則單靠地球本身的運作機制是絕對不會發生。